close
感動腦 好書推薦

















感動腦人氣蠻不錯的,是本不錯的心理勵志﹐剛出版的時候我就已經在看了

好書感動腦

  • 譯者:彭南儀
  • 出版社:天下雜誌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10/01/27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看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,內容的每一個細節卻都切合我心意,真的不錯,內容精彩!

心理勵志感動腦全書的內容大意

最新與最多的心理勵志,博客來每日都有特價商品推薦是網路書店購書最佳選擇!

博客來網路書局,博客來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,博客來,博客來網路書店,

商品訊息功能:

『創造力=體驗深度×熱情強度。』

置身於日趨複雜的社會,面對無法預測的未來、難以應付的現代生活,該如何自處呢?怎樣做才能愉快又充實地度過自己的人生?茂木認為了探尋這個答案,有必要先了解在人腦中的感情是如何產生的,以及如何才能創造出我們的心。

要有所感動,必要的條件是創造力。

人類藉由創造力活著,始能得到只有人類才能體會的「感動」。

而創造力的源頭是什麼呢?茂木認為是「欲望熱情」。無論從事多麼有意義的職業,被委以多麼重責大任的工作,沒有欲望熱情便產生不出絲毫的創造力。相反地,只要有欲望熱情,創造力就會源源不絕湧現。一般認為腦的功能也會因為有了欲望熱情而愈來愈強。

沒有欲望熱情的地方,創造力無法萌芽開花;
沒有創造力的地方,不會有感動降臨。

近來,愈來愈多人對腦感興趣。其中有些人是基於科學的好奇心,想要對這神祕的腦一探究竟。然而,更重要的是,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,該如何使用腦,方能不愧為人地生活於這個社會之中?該如何做才能激發出腦的一切功能?長久以來,我們認為人腦的功能就是貯存記憶、執掌計算或是進行邏輯思考。這些依舊是腦重要的功用,沒有改變。但是腦的功能不止於此,事實上,感情和心情的起伏也和腦的作用有密切的關係,因此才會成為腦科學家們的主流想法。
?
1.腦支配人類的「心」

創造力的源頭是什麼呢?作者認為是「欲望熱情」。無論從事多麼有意義的職業,亦或是被委以什麼重責大任,沒有欲望熱情便產生不出絲毫創造力。相反地,只要有欲望熱情,創造力就會源源不絕地湧現,一般認為腦的功能也會因為有了欲望熱情而愈來愈強。

美國或歐洲有可以刺激前額葉的教育計劃,日本也應該起而傚尤不是嗎?

只要有欲望熱情,自己的極限便會不斷延伸,而且企圖拓展自身可能性的欲望熱情,會增加更多的體驗和知識。欲望的方向將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方向,甚或是一個國家的定位走向。

2.「感動」讓腦進化

「因為年紀步入中高年,腦就不再活動」這樣的說法是不對的。不是常有人說「我年紀一大把囉!腦筋沒法像年輕時代一樣動啦!」或者「腦細胞只會不斷減少,所以現在才要開始嘗試新事物是太勉強了啊!」其實這些都只是自己不努力,都不過是喪失了欲望熱情而已。用專業術語來說,我們稱腦的構造為「open ended」(開放型),就像一望無垠的藍天一般,永遠沒有迎向完成的一天。然而人類卻將此晴空擅自設限,實在可惜。

為了誘發欲望熱情,以及產生能源精力,「感動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。

一次又一次的感動當然是每個個人所感受的,但我認為除此之外還有文化層面的原因。文化的土壤裡,要有認為感動是件美好的事,感動可以使人生豐富的概念為基底,才是最重要的啊!

3.感動才是誘發腦內潛在能力最為重要的機制。

接觸小說、電影而深受感動,或者透過實際生活的體驗品味感動,藉由這些感動的累積,腦的潛在能力更能大量發揮出來。因此,採取積極的生活態度是非常重要的,我們必須永遠抱持著熱情和希望,每天都以樂觀積極的心情面對。將此生活態度牢記心中才是王道。

4.如何培養感動腦

從現在起,要把全心全意提升腦的經歷當作目的。只要活著的一天,腦就會不斷成長。即便身體動不了了,如果鍛鍊方法得宜,腦還是會持續進化。不使用這個上天賦予人類的美好能力絕對吃虧。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,好好地使用它才是上策。

作者簡介

茂木健一郎

腦科學家,也是日本知名暢銷作家。現任日本SONY電腦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,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、東京藝術大學兼任講師。

1962年生於東京。自東京大學理學院、法學院畢業之後,繼續攻讀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物理學博士課程,獲得理學博士學位。並曾任職於劍橋大學。

主要的著作有《腦與感質》(日經科學社)、《創造心靈的腦結構》、《腦內現象》(以上為NHK出版)、《何謂意識》、《「腦」的整理術》(以上為筑摩新書)、《腦與假想》(新潮社)、《腦和創造性》(PHP編輯部)、《感質降臨》(文藝春秋)、《Process A.I.》、《柔軟的腦》(以上為德間書店)、《機智的腦》(新潮新書)等。

譯者簡介

彭南儀

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班,目前在政治大學及政大公企中心擔任日文講師。

譯著有:《高收益企業》、《說動力——一句話讓人動起來》、《關鍵40歲--40歲開始成長的人40歲停滯的人》、《淘金印度》(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)。







台日商大陸投資策略聯盟:理論、實務與案例



新興產業覓商機:2010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



ECFA,不能說的秘密?



西洋鏡看中國:阿兜仔在廣州



清代的國際貿易:白銀流入、貨幣危機和晚清工業化



全球新興市場覓商機2010全球重要暨新興市場貿易環境與風險調查





  • 譯者:彭南儀
  • 出版社:天下雜誌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10/01/27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感動腦









只有你聽到【全新書封版】



獻給愛妻的1778篇故事



邪馬台國戰記II[完結篇]:炎天的邪馬台國



命運之人(下)



陰摩羅鬼之瑕(下)



紅色手指博客來網路書店



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看懂抽象畫,其實可以很簡單

中國時報【文╱何志平】

什麼是抽象畫?要如何欣賞抽象畫?一直是「可意會,難言傳」的問題。臺灣抽象畫興起於50年代末,非主流的畫風本就與具象畫格格不入,加上自1910年康定斯基創作第一幅抽象畫開始已逾百年,所以不論知識傳授、理論辯證、到專書介紹都乏善可陳。幸運的是,此種洋味十足的新興藝術在戒嚴時期的政府不禁止、也不鼓勵的狀態下,安穩的發展六十年。不過,要看懂抽象畫前還是要有基礎的欣賞知識,否則類似「野獸派」就是野獸畫風或畫野獸等望文生義、指鹿為馬的「藝盲」將貽笑大方。

大寫實vs.大抽象 藝術的兩大主流

康定斯基1912年在慕尼黑《藍騎士年鑒》發表震驚國際藝壇的重要論文《論形式的問題》,文中指出:「藝術有兩大主流,一是大寫實,一是大抽象。兩者猶如一棵樹分成的兩大枝幹,而我想將大抽象此一枝幹發揚光大。」這篇論文直指「抽象」與「寫實」是藝術表現的兩個極端,並形成美術史上相反但恆久不變的趨勢。

被譽為抒情抽象華人三家的陳正雄指出:「寫實是畫肉眼所見的現實世界,畫家旨在重現自然及現實世界的皮相外貌,或述說故事,是服務自然客體的藝術,所以寫實畫是『視覺的敘述』。但抽象則是藉由繪畫的基本元素與美感形式,探索內在世界的奧祕,把不可見的內在世界化為可見的視覺存在,是服務人的主體意識的藝術,它是『視覺的隱喻』。」

的確,看抽象畫就像欣賞音樂,人們不用透過「聽懂」音符,就可以感受貝多芬在「第三號交響曲」表現出對他心目中「英雄」的特殊感情與崇敬之情,像音樂這種不依附自然,就是純抽象的藝術。所以康定斯基曾說過:「繪畫是形象與色彩的一種組合與安排,一種心情的表徵,而非物象的再現。」他還說:「抽象畫是『視覺的音樂』。」

比利時抽象藝術理論大師蘇褔爾曾在《抽象繪畫辭典》中為抽象畫提出簡要定義,他認為:「在繪畫裏,凡其形象切斷了與自然或現實世界之間的臍帶,以致無法辨識、關連或思考其形象均稱之。」

針對蘇褔爾定義,陳正雄認為要構成一幅抽象畫須具備兩個要件:其一為繪畫中不含任何「可辨識的形象」,其形象為康定斯基所說的「無可名之形」,而非自然或現實的「相對物」;其二為繪畫係由形象、色彩、線條及空間等純粹繪畫元素所組成的獨立秩序與構成的「造形世界」,而與寫實的「現實世界」截然不同。因此,有些人認為抽象畫的觀念中國古已有之,並在中國美術史上綿延三千多年,陳正雄強調:「廿世紀才誕生的抽象畫,其精神、觀念和內涵與中國史前時期彩陶上的幾何紋樣、商周時期銅器之雲雷紋及其他幾何紋樣迥然不同,雖然這些器物上的紋樣都屬『抽象形式』,但本質上是『裝飾藝術』的範疇,而非『造形藝術』(或稱視覺藝術)的境界。

『裝飾藝術』著重實用和裝飾功能,而『造形藝術』只講究繪畫元素間的複雜組合,旨在傳達作者內心經驗的真相及探索內在世界的奧祕。」從陳正雄的闡述,可以發現人類在追求藝術的長久歷程中,是如何又回到那純粹的形式與媒材的思考?重新發現它們存在的價值,肯定這些價值的必要性,繼而豐富、美麗它們的意義。

切斷自然與現實臍帶 成無可辨識抽象藝術

儘管抽象藝術有其學理依據與創造時空過程,但對一個單純的藝術欣賞者,要如何學習「看懂」抽象畫呢?就此部份陳正雄提出四個面向:其一,要打破固有的成見,建立正確的觀念。意即去除過去以為繪畫只是重現自然表面的相貌,而重新建立對畫的態度與觀點,不要一昧在畫面上尋找具體的實物;其二,可嘗試以欣賞音樂的心態來感受抽象畫,因為音樂是純粹抽象的型態,我們聽的是優美的旋律、是與其節奏產生共鳴,再反射到內心的情感,直接撞擊到心靈深處,而不是聽懂「音符」。

同樣的,在欣賞抽象畫時,把形象、色彩、線條及空間這些組成抽象藝術的元素,幻化成等同音樂般對內在情感的真實感受,用心靈去體會它帶給你的衝擊,用情緒去感受作者要傳達給你的訊息,相信自己的直覺,不要強加辨識,最終將與其產生共鳴的美,這就是「視覺的隱喻」,而不是「視覺的敘述」,進而達到康定斯基所說的「無可名之形」;其三,學習不可能一蹴可幾,抽象藝術更是如此,多看抽象畫展,大量閱讀相關資料,多讀知名畫家的傳記,了解畫家的繪畫語彙,對理解、感受抽象畫家欲傳遞的訊息都會有幫助;其四,塑造「只緣生在此山中」的環境,讓自己慢慢浸淫在抽象藝術的空間中。不論在家中或辦公室掛上幾幅優質的抽象畫,每天看、習慣看,將抽象藝術與生活融為一體,美感培養自然天成。

陳正雄從作者的角度來詮釋他在2001年以「數位空間I」連續二屆獲得「佛羅倫斯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」最高榮耀「終生藝術成就獎」的畫作。他表示:「在畫面上半部的三分之二,是用平塗的方式分為黃藍二色,藍色代表海洋天空,黃色象徵土地,也可說是從黃土中的農業時期走向藍色的海洋文明,有他對臺灣濃郁的情感。下半部則是唐朝的狂草,透過具有象形意涵的中國文字,反射出數字信息的時代,並與中國歷史文化對話。整體畫面是要表達我們生存的世界,有土地,有海洋,有數字信息。」雖然抽象畫對每個觀看者的心靈感受不盡相同,但通過作者傳達的繪畫語彙,或許會讓你有全新的衝擊與不同的體會,這就是抽象的「美」。

法國大文豪卡繆認為藝術家是為「美」與「痛苦」而工作,陳正雄則認為他是為「美」與「快樂」而活。透過陳正雄介紹自己的抽象畫作後不難發現,多年來臺灣抽象畫長期被誤解、誤讀、誤導,可是當你了解抽象藝術的內涵後,就會發現「看懂抽象畫,其實可以很簡單」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看懂抽象畫-其實可以很簡單-215006371.html

















感動腦



博客來,博客來網路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局,博客來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
06DA02EEE4745678
arrow
arrow

    usic0oi02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